医学院研究员刘鹏介绍,目前,北京在防控境外输入的政策和方法上,如境外人员隔离政策、冷链消杀等已经很有成效,但在环境传播、尤其是气溶胶方面仍可能存在一些漏洞。通过监测高风险区域内的气溶胶新冠病毒,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火点,弥补疫情防控的盲区,避免疫情暴发。
因此,典型环境中气溶胶新冠病毒的监测将弥补现有疫情防控策略的不足,鸿利在线赌场在保障冬奥会的顺利召开、做好疫情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更高效
2020年10月,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北京市科委的直接领导下,清华大学医学院刘鹏、生命学院王建斌、药学院白净卫联合北京大学要茂盛和黄岩谊、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任丽丽和昌平实验室等单位,针对新冠疫情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开展应急攻关,开发完成了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
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由便携式气溶胶采集器和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两部分组成。
气溶胶采集器的空气流量达到400升/分钟,可在半小时内采集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并富集到病毒灭活液中,病毒富集效率为国内同类产品最高;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可实现自动化和全封闭式的新冠检测,全流程分析时间小于45分钟。
2021年4月-7月,该系统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超过100例样本的临床测试验证。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阳性检出率达到现有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出率的三倍。